1. 肝血管瘤是怎麼引起的
導致肝血管瘤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尤其是自己的飲食習慣是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尤其是患者經常的抽煙,喝酒,而且自己的飲食經常會吃一些肥膩的食物,油脂類的食物,又或者是辛辣刺激的食物等,那麼都是會傷脾胃的作用,而且很容易導致肝血管瘤的情況出現的。
尤其是在生活中的,過度的勞累,環境的污染,而且經常的吃一些活血化瘀的葯物,尤其是對於一些人來說有外傷或者是內傷,情緒的變化是比較劇烈的,那麼這額都是會誘發肝血管瘤的情況出現的。
2. 肝血管瘤的症狀有哪些
肝臟血管瘤,是目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小的肝血管瘤多無症狀和體征,不易被發現,常於體檢或其他檢查偶然發現。肝血管瘤早期可在情緒劇烈變化、飲酒、勞累後感覺肝區輕微不適,並伴有上腹飽脹、曖氣等症狀,較大血管瘤可有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口苦、上腹部不適、腹脹、腹痛、肝區脹痛、惡心、噯氣、便秘等症狀,如腹脹、腹痛明顯加重,可能是肝血管瘤增長過快的原因。
3. 肝臟血管瘤危害大嗎
肝血管瘤的危害不能簡單的回答大還是不大,關鍵是肝血管瘤的大小不同,危害差別也很大。如果比較小的肝血管瘤,比如直徑在2cm左右或者小於2cm,彩超或者上腹部CT隨訪中,肝血管瘤沒有進行性長大,就沒有什麼危害;但是如果直徑等於或者大於5cm的肝血管瘤,由於有自發破裂或者腹部外傷致使其破裂,從而發生致死性大出血的可能,因此風險是比較大的。需要治療。
肝血管瘤在比較小的情況下可以不治療,只需要定期復查肝臟彩超即可,通常每3個月做一次肝臟彩超,如果沒有迅速長大,則繼續觀察。如果直徑大於5厘米,或者位置表淺的肝血管瘤,需要治療。目前治療肝血管瘤,通常採用介入治療,就是先作肝動脈造影,充分顯示血管瘤及其供血動脈,然後導管頭端盡量接近肝血管瘤的供血動脈,用碘化油和平陽黴素混懸劑作血管瘤栓塞,局部血栓形成,血管內皮破壞,血管瘤逐漸萎縮和纖維化,達到治療目的。此種療法效果好,創傷小,安全,費用低。在一般的地市級醫院都可以作。另外需要特別提醒一下,肝血管瘤從來都沒有吃葯治療這種方法,也就是說,吃任何葯都無法治療肝血管瘤,別上當了。
4. 肝血管瘤是怎樣引起的有什麼危害嗎是否需要治療
肝血管瘤(hemangiomas)大多數屬海綿狀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常在成年人出現症狀,女性為多。腫瘤見於肝臟任何部位,常位於包膜下,多為單發(約10%為多發),腫瘤直徑多小於4cm,但亦可小至數mm,個別大至30cm者。腫瘤表面呈暗紅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呈海綿狀。有時血管瘤內可見血栓形成和瘢痕,偶有鈣化。顯微鏡下血管瘤是一內壁為不同大小的扁平內皮細胞的血管管道構成交通的空隙網,其中含紅細胞,有時可見新鮮的機化血栓。腫瘤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
肝血管瘤通常為海綿狀血管瘤。過去認為少見,但近年由於超聲顯像的普及,此病十分常見。過去因無症狀,又無超聲顯像,故未發現。女性略多於男性,可見於任何年齡,以30~60歲多見。外觀呈紫紅色,質軟,可壓陷,切除標本萎癟,切端呈囊狀或篩狀空隙--海綿狀,間見疤痕甚或鈣化。鏡下見大小不同血管腔,由扁平內皮細胞構成管壁表面,腔間隙由纖維組織構成,通常不伴肝硬化。以前認為單個居多,超聲顯像問世以來所觀察到常為多個。
臨床表現,<4cm者多無症狀,常於體格檢查作腹部超聲時偶然發現;4cm以上者約40%伴腹部不適,肝腫大,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肝血管瘤常含機化血栓可能反復血栓形成造成腫瘤腫脹,引起Glisson′s包膜牽拉脹痛。腫塊軟硬不一,有不同程度的可壓縮感,少數呈堅硬結節感。腫塊很少自發破裂。肝功能一般正常,大血管瘤罕見的綜合征為消耗性凝血障礙、血小板減少及低纖維蛋白血症。多種影像學檢查可助診斷,超聲波顯像呈典型的邊緣清晰的回聲增強區,可見管道通入。大血管瘤可見網狀回聲不均,有時可見鈣化。CT造影劑增強或延遲掃描呈先有腫瘤周邊過度增強,逐漸向中心填充呈等密度。MRI在SET加權像上,瘤灶示邊界清楚的類圓形低信號區,T2加權像上瘤灶信號顯著增強且均勻升高,表現呈特徵性,而正常肝實質信號強度明顯衰減,瘤/肝信號強度比明顯增加。核素血池掃描呈明顯填充現象。在診斷和鑒別診斷有困難者,可考慮剖腹探查,針刺活檢常可導致嚴重出血故屬禁忌。
診斷並不困難,如中年女性、無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HBV)感染史;小者多無症狀,較大者可出現上腹脹、腹塊或腹痛等,但即使腫瘤較大,一般情況仍保持較好,全身乏力、消瘦、納差、腹瀉等少見;AFP陰性,HBV標記亦多陰性;腫塊雖較大而Υ谷氨醯轉肽酶常不高;肝功能大多正常;超聲顯像≤3cm者常呈高回聲光團,與周圍肝直接接壤而無透明區帶所提示包膜,但邊界清晰,較大者常可見有血管進入佔位區,或佔位內有血管腔,近表面者腹外加壓可見佔位變形或被壓縮;核素血池掃描常呈強填充,而99mTc-PMT掃描則無攝取,但小血管瘤不易顯示;CT注造影劑後亦常示填充,初在周邊,然後延及中央;肝動脈造影在動脈相時病灶周邊出現"血管湖",造影劑滯留時間長,但無肝癌所示的腫瘤血管;此外,病程常較長。通常血管瘤不宜作經皮穿刺活檢。
治療要點為:①小(5cm以下)而無症狀者無需治療。②小而不能完全排除肝癌者,位左肝者宜切除;位右肝周邊容易切除者亦宜切除;位右肝深部切除困難或代價太大如判斷肝癌可能性較小,可隔1、2、3月重復超聲檢查,如明顯增大可手術,如無明顯增大可延長超聲復查時間,如1~2年後仍無明顯增大和其他肝癌證據者可每年復超聲顯像。③大而無症狀切除不困難者亦可切除。④大而有症狀或影響肝功能可考慮切除,不能切除者可作肝動脈結扎術和/或肝動脈栓塞術。通常血管瘤切除時應避免弄破瘤體以免引起大出血,10cm以下血管瘤亦可在暫阻斷血供條件下以粗線經正常肝組織作瘤體捆紮術。不宜手術者亦可試放射治療。
5. 肝血管瘤嚴重嗎
肝血管瘤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腫瘤,而是血管的異常發育,由於外形像腫瘤,故稱為肝血管瘤。血管瘤的瘤體內有大量的血液,擠出血液後瘤體可明顯縮小。在顯微鏡下,可見病灶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組成,無腫瘤細胞。
肝血管瘤可單發,也可多發。95%以上 的肝血管瘤體積較小,直徑不超過3厘米。大多數肝血管瘤並無生長的特性,血管瘤體積可依瘤體內血液充盈程度而改變。肝血管瘤患者一般無症狀。少數患者症狀較重,有右上腹不適和疼痛。肝血管瘤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確,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生後特別是成年後逐漸形成的,其成因很可能是肝臟血管的退行性改變所致。由於肝血管瘤對身體無危害,一般不需治療。
在臨床上,肝血管瘤伴發肝癌的情況並不少見,當血管瘤伴發肝癌時,無論血管瘤有多大,均應及早對肝癌進行治療
肝血管瘤大多數屬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常在成年人出現症狀,大多數病例都能得到確診,絕大多數無症狀,少數因腫瘤較大而出現肝區不適.如有增大趨勢,或者位於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應盡早治療.肝血管瘤發展緩慢,預後良好,是否需要治療取決於腫瘤的生長速度及臨床症狀,而非腫瘤的絕對大小.大多數已確診而無症狀的病人,可門診定期復查,無需特殊處理.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較多,包括手術,介入治療,硬化劑注射以及腹腔鏡血管瘤切除術等.雖然外科手術有一定風險,但它是治療肝血管瘤最直接和最徹底的手段.目前,對於葯物治療肝血管瘤,療效不太令人滿意.
多選用維生素和鎂類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番茄、胡蘿卜、豆類、動物肝臟、乳類、水果等食物。並盡可能地照顧患者口味和飲食習慣。忌辛辣及強烈刺激調味品,產氣、油煎油炸食物等應少食。